2015年11月/天下雜誌
剛從經濟學下課的一群同學,在教室裡意猶未盡地討論著敘利亞難民潮湧入歐洲的問題,過程中你一言我一語激烈辯論著自己的觀點,隨時查詢著國際新聞與資訊來補充,同學們主動的學習與強烈的求知慾,碰撞出一堆火花,讓人驚艷。 21世紀的教育趨勢更加豐富多元了。每天只要打開手機,就可以知道最新趨勢脈動,當全世界的資訊隨手可得,愈來愈多年輕學子選擇走進世界,把全球當作教室,融入世界級的教育中,如何運用外語能力輕鬆掌握國際知識、理解不同文化、開拓全球視野,也成為年輕世代面臨的重要課題。頂尖國際文憑教育,培育「GREAT」人才「從不同觀點看世界,在瞬息萬變的今天,學生必須更全面地學習。」康橋雙語學校秀岡校區吳志弘校長表示,多年來康橋以培育「GREAT」人才為目標,期許學生擁有宏觀國際的視野、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有說服力的溝通者、主動積極的好學生,以及充滿創意與判斷力的思考者。而根據牛津經濟學院調查指出,未來五到十年,國際人才需具備數位科技能力、靈活思考力、人際溝通能力與全球作業能力。為了培育未來國際人才,康橋國際部規劃系列英語課程,確保英語教學品質及學習目標,以美國中學教育體制為課程設計基礎,並導入國際文憑教育(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IB),規劃一系列具挑戰性的國際教育專案和嚴格的評估制度,培養學生成為國際菁英。最呼應教育思潮的IB,讓學習效益極大化許多家長都有相同的疑問,什麼是IB?「累積四十多年教育實驗與研究經驗的IB教育,重視學生全方位發展,可說是最符合國際教育趨勢潮流的學習。」康橋高中家長會黃宜琪副會長也肯定學校的用心,充分與家長、學生溝通,並讓學生自由選擇加入,放大學習效益。看到寶貝女兒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歷史、人文,雖然疲累卻神采奕奕的神情,讓黃宜琪副會長笑說:「你會捨不得澆熄他們那股求知的熱情,因為孩子們正自發性的探索知識的世界。」她也發現為了完成課程目標,孩子們更加懂得時間管理,變得更加自律。鼓勵學生探究知識、懂思考、有原則、富同情心、勇於冒險,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更以開闊的胸襟看世界,更關懷在地生活,是IB教育的核心。康橋國際部周德貞主任表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更主動,從課前的準備、資料的蒐集,上課時的分組討論,到課後的報告,投入學習的時間與心力,絕對比過去還多。」學生必須更主動積極,透過團隊合作,展現學習熱情。課程結合在地與時事,勾引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同樣的課程主題,我們在設計時可以融入時事與在地的元素,讓同學更有感。」在經濟領域教學經驗豐富的高中組組長簡碧弘老師舉例,像許多同學的家長經商或在國貿相關領域工作,近年來簽定關稅貿易協定對台灣產業的影響等,都可以成為課堂中的素材。在課堂的進行間,她也不斷打散同學的分組模式,讓大家都能和不同能力的同學一起合作,磨練與人溝通的能力。對腦科學充滿興趣,未來想到英國求學、成為心理醫生的湯怡謙同學笑著分享,「IB課程真的和以前不一樣,針對每項課程我們都要透過分工,才能收集、討論、消化完所有的資料,產生我們自己的推論。」十一年級的怡謙認為,即使要犧牲大把課後或假期的時間,和同學開會、討論,仍樂此不疲。「未來,我想做一些事,能幫助、影響世界。」夢想成為工程師的高永齊同學在開放多元的課程引導下,看見更多世界與台灣在地的連結,和怡謙一起參與模擬聯合國、擔任志工、參與服務學習的過程,讓他更堅定自己的想法,未來學有專精後,希望幫助更多人。在變動的年代,學校教學方式與課程需要與時俱進,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帶得走的能力,「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挑戰,期許康橋的學生擁有獨立自主、探索思辨的能力,並懂得與他人溝通合作,迎向全世界。」吳志弘校長如是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