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天下雜誌/觀念領先、教學卓越 康橋國際學校陪伴孩子自信昂揚,擁抱精彩未來!

用心培養擁抱精彩未來的「G、R、E、A、T」人才,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期許學生都能擁有Global Participants宏觀國際的視野、Responsible Citizens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Effective Communicators有說服力的溝通者、Active Achievers主動積極的好學生,以及Thoughtful Leaders深思熟慮的領導者。
面對全球化影響日益激烈的未來,培養人才國際競爭力成為當前台灣教育的重點。「尤其是中學時期的孩子,正值知識建構、品格形塑與生涯探索的重要階段。」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校長徐文淞分享,因此,本著「希望、肯定與包容」的教育理念,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用心培養「G、R、E、A、T」人才,積極打造與世界同步的學習。
為了打開孩子的視野、讓學習接軌國際,康橋國際學校很早就開始推動國際教育,也從中學後就開始分流,開設有國際留學班及中學雙語班,讓孩子有多樣的選擇可以順利銜接國內外知名大學,不僅教學成果備受肯定,班數及學生人數也年年增加。

借鏡美國中學經驗,打造與世界同步的學習

「隨著時代變遷與數位科技打破國界藩籬,想讓孩子的學習與國際同步,不必從小就送他們出國。」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國際部教務主任張雅欣分享當前學習趨勢。
為了幫助有心海外升學的孩子輕鬆銜接未來的學習,康橋國際學校留學班的規劃完全借鏡美國中學經驗,以學生為核心,展開主題探究與跨領域學習,張雅欣主任說:「我們不僅規劃有IB國際文憑課程、AP課程,學校更獲得WASC國際認證,不論是師資與課程都獲得國際認可,具備世界名校錄取條件,幫助孩子的學習無縫接軌。」
此外,為了鼓勵孩子從不同觀點看世界,成為具宏觀視野的國際公民,老師們在課程的規劃更全面、更用心。張雅欣主任順手點開教案,以「評估來自不同區域的領導人,在冷戰期間所造成的影響」為例,分享孩子如何在外師的引導下進行課前準備、資料蒐集與討論統整,並透過分組合作、論述辯證,最後產生自我的觀點。

雙語教育奠基,全方位展開生涯探索

為陪伴更多孩子自信擁抱未來,在康橋國際學校中學部除了持續深化雙語教育外,老師們也呼應新課綱精神,從主題式探究課程出發,透過PBL教學陪伴孩子展開跨領域學習。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課程總監卓意翔分享,「素養導向的教學模式在康橋很早就開始,老師們早已習慣共同備課與跨領域合作。」另外「要讓孩子有國際觀,最重要的還是工具的能力需要搭建穩固,也就是語言上必須有強而有力的後盾,而與國際班學生一起上英文課,討論各式國際議題就是康橋中學部學生的優於其他私校生的優勢所在。」而在課程設計上,更有社會探究選修課程,由專業領域的老師帶領著學生探討國際議題,如西亞的宗教衝突,就從生活、歷史、經濟…等層面一步步來認識世界。
在康橋,學校透過系統性的管理模組,讓各科老師們可以相互合作、跨領域教學,而非學校強勢主導哪幾科須跨領域教學。康橋的老師們透過系統輸入課程主題,就能看見過往所有各領域老師們的教案與教學分享,為教學創新與跨領域學習注入更多活力與創意;家長也可以從外部連上平台,充分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完善親師溝通。
全方位培養孩子多元能力,康橋國際學校在彈性選修時數上,規劃了運動、藝術設計、商管財經、資訊程式等多面向的學習;還有結合在地的田園教學、創客教室與專題探究課程,讓孩子在中學階段展開豐富且精彩的學習歷程。此外,卓意翔總監說:「我們藉由生涯五力、社團活動、職涯探索等,陪孩子看見自己的優勢,更透過更透過康橋學校特有的戶外菁英活動如:攀登合歡群峰、自行車環台等,帶領學生從運動中培養挫折忍耐力。」另外如精彩的模擬企業家、參與模擬聯合國、鼓勵並支持國際競賽、提供寒暑假的海外交流等活動,都讓孩子在中學階段就能有豐富的海外學習體驗,培養國際移動力,開闊視野,同時也訓練獨立自主,展開全球連結。
綜觀全球人才趨勢,當前教育除了積極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外,徐文淞校長也有感而發,「未來的世界,知識很快就會落伍,孩子必須時時刻刻願意自主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他也期許家長不要只侷限在三、五年的升學目標,而要讓孩子能以更宏觀的視野,建立足夠的自信,才能探索屬於自己的未來,勇敢迎向挑戰。
原始網站:https://reurl.cc/GVEO3W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掌握專題研究力 康橋生網博奪金 / 聯合新聞網

康橋11年級同學以終結流浪,莉丰有愛為主題獲金獎,倡導「認養取代購買」。 圖/康橋 提供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十一年級張以真等九位同學以主題「終結流浪‧莉丰有愛」,參與2015年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榮獲高中組社團族群類「銅獎」。並參與「第二十屆世界學校網界博覽會」,經美國網路教育基金會公告參賽名次,獲得第二類地方社團族群類「金獎」殊榮。以及六年級施博瀚等八位同學以「肉味飄香,堅持三味新東陽」榮獲2015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地方企業組織類別「金獎」。     「終結流浪‧莉丰有愛」由蕭士軒老師以及彭穎聰老師聯手指導,十一年級張以真、呂玟萱、謝杰霖、林文韻、林欣穎、蘇毓唐、黃子紘、蔣騏、陳冠廷同學共同完成。蕭士軒表示,本次主題探討臺灣流浪犬安置與送養,及流浪動物TNVR施行,也是繼2014年本校代表隊針對流浪貓救援「侯硐貓咪獨立志工社」研究後,持續關懷流浪動物的研究主題。學生犧牲假日,兼顧課業與本次研究,完成資料蒐集、整理、歸納、採訪、設計網站等精密的研究工作,並發揮團隊合作的高效能。       學生張以真說,感謝專門救助流浪犬隻的「莉丰民會館」,創辦人對救治流浪動物不遺餘力,鼓勵「認養取代購買」,希望透過我們的專題研究,讓更多人尊重並愛護生命。      「肉味飄香,堅持三味新東陽」由吳宣鋒、葉芳杏、林子婷、黃麟翔老師指導;六年級陳冠諭、徐嘉辰、施博瀚、李亮勳、陳泓宇、潘勇俊、黃冠維、吳冠霖同學共同完成。指導老師吳宣鋒說,同學間小組討論並規畫網站架構、完成中英文內容,在不斷檢討與修改的過程中激發潛能、發揮個人特質。最令人感動的是,在長達近10個月的研究裡,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想要放棄,如新東陽對食品與企業經營的所堅持的理念。       六年級同學們分享,研究與準備過程很辛苦,但是非常有趣,而且學到很多東西,最大的收穫是如何將學習內容轉換成有系統、有條理而且清楚的文字,以及各種食物、食品的翻譯說法。體會企業之所以成功,必須從細節著手,用良心經營才能永續長久。 專題網址: 《終結流浪‧莉丰有愛》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

康橋生登嘉明湖 吶喊蛻變宣言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二十七日起一連七天,由八年級師生、專業嚮導及醫護團隊共 382 人,分四梯次出發,攀登有「天使眼淚」之稱的嘉明湖,並在湖畔高喊親筆寫下的「蛻變」宣言,將康橋登山體驗課程,推上更高境界。 這批學生多數在六年級時已經爬過雪山,這次挑戰路程更遠、難度更高的嘉明湖,對孩子們而言是更艱鉅的任務。因此學校從今年五月起陸續進行六次山訓,磨練體力與技巧,讓學生能夠順利登上海拔 3603 公尺的「向陽山」、 3496 公尺的「三叉山」兩座百岳,以及臺灣第二高山湖泊「嘉明湖」,讓學生了解「只要有心,沒有過不去的關卡。」特別的是,為了讓學生體認自己在登山過程中的蛻變,出發前,每位學生都要寫下登頂宣言,自製蛻變宣言布條,在天使的眼淚與師長同學的見證下,大聲宣讀誓言,下山後還要透過三個實際行動以達成目標。 參加本次登山活動的八年級劉左傳同學說:自己常半途而廢,因此寫下「我要成為努力不懈的人」,勉勵自己在登頂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一路上雖然天氣冷,長途跋涉又耗費極大的體力,但只要想到能在山頂喊出宣言,就能咬著牙繼續走,嘉明湖都爬上來了,還有什麼改變做不到? 劉左傳的媽媽說,孩子參與學校的多元活動,變得更有自信,體力也變好了,而在登山訓練的過程中,對於團體凝聚力、責任感的養成都有正面效果,感謝學校安排這種體驗式教學,也期許孩子達成訂立的改變目標,勇敢做自己。副校長李慶耀表示,學校每年辦理菁英活動,希望孩子們能鍛鍊堅強的體魄,並建立無畏的勇氣,爬山雖然辛苦,但只要一步步慢慢往前走,一定能走到山頂,這些難得經驗與美好回憶,相信能成為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

聯合新聞網/用音樂分享愛 康橋高中生辦公益音樂會

康橋國際學校8位高中生舉辦公益音樂會,為弱勢族群盡一份心力 圖/康橋 提供 一群高中生若想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事,究竟可以做些甚麼,又能怎麼做呢?新北市新店區康橋國際學校8位選修IB課程的高二生,潘語婕、林奕汝、簡妏靜、陳柔茵、李緹、楊立晨、蕭凱文、徐子濬,25日攜手舉辦「蒲公英的願望公益音樂會」,期望能為偏鄉的身心障礙孩童及弱勢家庭學子盡一份心力。 潘語婕同學分享,康橋的同學都是屬於擁有豐富資源的一群人,我們時常將生活中富足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但在社會的角落裡,有許多弱勢族群正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認為身為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本次音樂會吸引非常多人共襄盛舉,共募集17萬元,音樂會也深獲好評 圖/康橋 提供 而一場IB CAS老師所安排的演講,讓這個善心起念有了開始,同學們認識了新希望基金會的李秀玲女士,解決場地的問題後,開啟了一連串的籌備工作。指導老師Mike lee說,這次的活動從規劃設計、捐款方式、捐款對象、表演者的邀約到場地佈置、活動宣傳及活動當天的流程規劃,每一個步驟都是同學們自己一手包辦,活動能這麼成功,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也讓人無法小覷高中生的能力。 這場音樂會共募集到17萬元,同學們扣除了所有成本後,將全數捐贈給「新希望基金會」及「黎明教養院」,而這次可以這麼成功地完成這個活動,同學們都非常開心,紛紛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給予支持的人。楊立晨同學說,本來在前一天看到天氣不太好,有點擔心,大家趕快傳簡訊、發消息給所有購買票劵的觀眾,希望不要忘記前往,很高興今天大家都前來觀賞。 在這場音樂會上,觀眾們不僅聆聽了一場很棒的音樂饗宴,也看到了不一樣的高中生樣貌。                                                            原始文章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86/23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