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濟日報/共生多元藝術價值 2021康橋師生美展


陶冶美感的素養,感受生活環境周遭的人事物,運用藝術作品表達內心情感與話語,綻放出正向的創作力量!康橋國際學校新店秀岡校區昨(27)日起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六樓,舉辦2021康橋師生美術作品聯展。現場不僅展出新北市及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得獎作品外,更有多達324件高水準的師生藝術創作,充分展現出康橋藝文課程的成果。

此次康橋師生的作品聯展中,涵蓋有西畫、水墨畫、版畫、書法、攝影、影片、雕塑、裝置藝術等豐富類別,尤其是學生運用當下社會時事的議題,包括新冠疫情、性別平等、及環境保育等藉由觀察生命裡碰到各種挑戰的種種樣貌之作品,詮釋出多元與意境抽象的藝術創作更讓人驚艷。康橋秀岡校區徐文淞校長致詞中表示,學校所提倡的一人一才藝課程,鼓勵孩子嘗試與探索不同的興趣,在培育社會菁英的教育理念下,藝術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今年以「Modus Vivendi 尋.共生」為主題的師生美展,在多樣化的藝術作品中,不僅反應創作者多元價值觀的生活態度外,同時也在眾多的想法差異中尋求價值衝突的共生之道,擔任美展主題與視覺設計的十二年級學生金孝軒、沈云婕談到,每個創作者對各種議題的見解都有不同想法,藉由藝術作品所傳遞的情感與語言,在多元價值、尊重、包容的出發點下,呈現出共存與共生的藝術作品展出。

眾多的作品成果展,還包括康橋IBDP視覺藝術(Visual Arts Course)及一人一才藝等特色課程的學生創作,視覺藝術指導老師Mr.Socrates Rigopoulos表示,學生們需在二年課程中自行決定主題,並依據主題特性完成作品的呈現形式,而一年一度的成果展覽也正是學生在課程上綜合能力的展現。另外,藝文中心江翠蓮主任也強調,結合108課綱的素養學習,學校一人一才藝的課程不僅以人文藝術為基礎外,同時也培養學生人文氣質,全方位奠定孩子多元展能、適性發展的能力。

優美音符下鑑賞師生藝術作品,沉浸在獨有特色的無聲創作中,昨(27)日的開幕茶會上不僅有亮眼的視覺作品外,現場也有學生所帶來精彩的管、絃樂演奏,江翠蓮主任也分享,康橋落實美感教育、紮根學生興趣,在求學過程中培養定向學習、發展潛力,相信未來的藝文成果也將愈來愈豐碩!


原文出處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534980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康橋生登嘉明湖 吶喊蛻變宣言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二十七日起一連七天,由八年級師生、專業嚮導及醫護團隊共 382 人,分四梯次出發,攀登有「天使眼淚」之稱的嘉明湖,並在湖畔高喊親筆寫下的「蛻變」宣言,將康橋登山體驗課程,推上更高境界。 這批學生多數在六年級時已經爬過雪山,這次挑戰路程更遠、難度更高的嘉明湖,對孩子們而言是更艱鉅的任務。因此學校從今年五月起陸續進行六次山訓,磨練體力與技巧,讓學生能夠順利登上海拔 3603 公尺的「向陽山」、 3496 公尺的「三叉山」兩座百岳,以及臺灣第二高山湖泊「嘉明湖」,讓學生了解「只要有心,沒有過不去的關卡。」特別的是,為了讓學生體認自己在登山過程中的蛻變,出發前,每位學生都要寫下登頂宣言,自製蛻變宣言布條,在天使的眼淚與師長同學的見證下,大聲宣讀誓言,下山後還要透過三個實際行動以達成目標。 參加本次登山活動的八年級劉左傳同學說:自己常半途而廢,因此寫下「我要成為努力不懈的人」,勉勵自己在登頂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一路上雖然天氣冷,長途跋涉又耗費極大的體力,但只要想到能在山頂喊出宣言,就能咬著牙繼續走,嘉明湖都爬上來了,還有什麼改變做不到? 劉左傳的媽媽說,孩子參與學校的多元活動,變得更有自信,體力也變好了,而在登山訓練的過程中,對於團體凝聚力、責任感的養成都有正面效果,感謝學校安排這種體驗式教學,也期許孩子達成訂立的改變目標,勇敢做自己。副校長李慶耀表示,學校每年辦理菁英活動,希望孩子們能鍛鍊堅強的體魄,並建立無畏的勇氣,爬山雖然辛苦,但只要一步步慢慢往前走,一定能走到山頂,這些難得經驗與美好回憶,相信能成為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

雪山畢業式 康橋小學ipad交流心得

「一步一步向前行,一定可以到山頂。」康橋小學六年級兩百五十名學生剛完成挑戰雪山壯舉,學校廿三日以「雪山教我的三堂課」為主題,以ipad進行讀寫教學(見上圖,萬仁奎攝),讓參與的學生分享寶貴的人生課題。  康橋小學畢業班學生挑戰雪山,今年邁入第五年,三天行程,最後攻頂海拔三八八六公尺雪山主峰。第一天,學生夜宿七卡山莊,學生會收到五年級學弟妹捎來的加油信;第二天晚上夜宿三六九山莊,學生會接到父母親親手寫的家書,然後帶著家人暖暖的祝福,完成最後一天最艱辛的十五公里路程,在山頂領取畢業證書。挑戰雪山是康橋小學畢業生必經儀式,更是一種難忘的生命課程。不僅如此,透過學校八名老師共同設計,把挑戰雪山活動融入到教學課程裡,昨日開放外界觀摩。   授課老師先將學生分組,學生在各組內以ipad敘述自己的登山心得或收穫,再透過APP將整組討論內容呈現在電子白板上,由師生共同分享討論,進而建立寫作的架構,培養學生邏輯思惟及表達能力。   有學生說,「山上資源短缺,連衛生紙都要省著用,才知道要惜福,珍惜資源」;有學生在登山過程體會到相互扶持的重要,且「一定要堅持下去」;有學生在攻頂前一天晚上接到媽媽的家書,躲在背子裡感動落淚,這回也心有所感說「平常爸媽說什麼都沒感覺,在山上卻覺得好感動」,師生一起分享童言童語的心情故事。   教務主任許麗瑩表示,學校以ipad融入各科教學已經累積豐富的經驗與成效,讓老師更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學習歷程,掌握學習狀況。學生在這次挑戰雪山活動中,學習對大自然的敬畏尊重,並感受親情友情的支持,再透過寫作教學,為挑戰雪山留下美好回憶。 「一步一步向前行,一定可以到山頂。」康橋小學六年級兩百五十名學生剛完成挑戰雪山壯舉,學校廿三日以「雪山教我的三堂課」為主題,以ipad進行讀寫教學(見圖,萬仁奎攝),讓參與的學生分享寶貴的人生課題。

親子天下/關鍵提問,探究式教學給孩子不一樣的數學力

  該如何鼓勵孩子從觀察、思考到探究,扎實知識、培養能力?在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的數學課上,老師們鼓勵孩子從獨思到小組討論,在關鍵提問的引領下釐清觀念、引發興趣,進而展開探究學習的美好歷程。   一堂別開生面的數學課,讓各界看見不一樣的學習。在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辦理的「數學探究教學實踐與反思研討會」上,學校打開小學部所有教室,許多校長、主任、教育專家與家長應邀蒞臨觀課。只見台上老師帶領五年級孩子展開問題探究,題目是:   過年到了,爸爸、媽媽各準備80,000元要給爺爺奶奶包紅包給晚輩,爸爸準備千元鈔,媽媽準備百元鈔,康康和橋橋要幫爺爺奶奶將每3,000元包成一包,並用算式記錄。   結果弟弟看完紀錄後說:「所以爺爺還剩下2元,奶奶剩下20元。」你認同嗎?說說看你的想法。   這是一個為了讓孩子理解被除數和除數末幾位為零簡化計算方式的題目,老師接下來不是教孩子算,而是陸續丟出提問,引導大家討論、發表意見,例如:「你認同弟弟的說法嗎?說說看,這兩個算式中,哪一個部分指得是80,000元?哪部分指得是3,000元包成一個紅包呢?哪一種紀錄方式最簡單?」透過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簡化計算時會遇到的問題,鼓勵大家從討論與發言中互相釐清觀念、找解答。   「以前,我們是老師站在台上拼命教;現在,老師變成教室的引導者、知識的串連者,而學習的主動權在學生手上。」康橋國際學校新竹校區楊美伶校長難掩驕傲地說,這是新竹教學團隊經過三年努力,推廣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豐碩成果。 教學團隊齊心協力,建立探究教學模組   早從民國105年設校以來,楊美伶校長即帶頭和新竹校區的數學教學團隊共同發展探究式教學,鼓勵孩子從個人獨思到小組討論,釐清迷思、解答疑惑,「探究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主動探尋問題,並尋求解決。老師們透過共備設計出具有真實情境的主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產生興趣、主動探索。」楊美伶欣慰的說。   從低年級開始,「我們著重訓練學生讀懂題目的能力,以及鼓勵他們思考、並學習向他人說明自己的意見。」陳玫均老師談到建構孩子數學基礎的要領。到了中年級,陳滰玹老師則分享在課堂上如何帶孩子扎根知識外,進行討論與聆聽,「我們要營造的是一個友善的學習氛圍,讓孩子願意聽、勇敢說,透過討論的過程找到解答。   「當孩子循序漸進習慣探究式學習,你會發現孩子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