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高職教科書業務的李萬吉,利用30年時間,建立起台灣最大的康軒文教集團,年營收超過69億元,拿下4成以上的國中小教科書市場。他如何克服少子化衝擊?
9月初開學季,超過170萬位國中小學生返校上課。台灣每10位中小學學生中,就有4位使用康軒的教科書或參考書。
剛歡度30週年的康軒文教集團,是一家低調的台灣冠軍。
面對少子化衝擊,康軒最近5年營收逆勢成長75%,2017學年度合併營收創新高,達69億元。
在台灣教科書與參考書市場裡,康軒拿下42.7%市佔率,並在台灣與中國開設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康橋國際學校。
1989年,政府開放民間編印非聯考科目的國中藝能科教科書。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退伍後,在哥哥的出版社擔任業務,便看準機會成立出版社,「當時大家都看不起這塊藝能科教科書市場,」再加上南一、翰林兩大龍頭在參考書的經營規模都很大,教科書成了雞肋。
當時,國立編譯館版本的藝能科教科書很久沒改版、編排老舊,「康軒直接向日本、美國學習編輯教科書與設計教學指引,」李萬吉強調。
此外,他把資源投注在教科書編輯團隊上。康軒挖角最有經驗的雙北市教學輔導團,擔任編輯委員,「一軍都在康軒,市場上都笑稱『二軍在審一軍的教科書』,」李萬吉表示,靠著精美的教科書,在3年內,康軒拿下8成以上的藝能科教科書市場。
第二個發展拐點是2000年,康軒成為國中小教科書與參考書龍頭後,面臨到未來成長力道放緩的隱憂,李萬吉必須再度創新突圍。
當時,康軒拿下台灣國中小教科書40%市佔率,「政府不會允許一家獨大,4成市佔已是極限,」李萬吉思考,康軒必須開拓海外市場。(延伸閱讀:線上線下都能學!雲端上的補教龍頭,3萬高中生都來上)
聚焦開拓中國市場與成立學校,成為再度轉型成長的關鍵決策。李萬吉專注打造康軒成為教科書、參考書與學校辦學的一條龍產業整合模式,前進中國建立教科書與參考書的銷售網絡,並且創辦兩岸的康橋國際學校與幼兒園,佈局從3歲到18歲的教育體系。
最近10年,康軒集團成長力道來自學校,「2019年學校收入將超過出版事業,中國營收將超過台灣,」李萬吉強調。
60多歲的李萬吉,身材精壯,曾參加超過近百場鐵人三項比賽,也經常帶領3500多人的康軒集團員工參加鐵人賽。他是如何帶領康軒從一個不被看好的藝能科教科書出發,做到台灣最大的文教集團?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如何創新突圍?
以下是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黃日燦律師訪談李萬吉的精彩摘錄:
黃日燦(以下簡稱問):你原本在哥哥的出版社工作,當政府開放民間編輯國中藝能科教科書時,大家都認為這是冷門書,你為何認為這是可以做的事業,並且一路跌跌撞撞闖出一條路?
李萬吉(以下簡稱答):對創業者來講,只要有一個市場機會,就是很好的切入點。
藝能科雖然是副科,但因為它冷門,做的人也比較少,對創業者而言,如果競爭對手太強,其實也不容易生存。
問:所以熱門未必是好的?
答:對!熱門的話,大家擠破頭,冷門有時候反而比較容易切入。我們預期不是只有藝能科會開放,學科也會開放,因為這是一個趨勢。
我們第1年就佔了市場的4分之1,第2年佔了一半以上。雖然是冷門,但是那時候一年都有30、40萬位學生,所以我們曾經有一本書印30萬本。
問:雖然競爭者不多,為何你可以把與競爭者的距離拉大?
答:那幾年,政府正在做教育改革,把學科教科書簡化、淺化,要更新教科書。政府的藝能科教科書還是老版本,康軒的新版本教科書,對消費者有嘗鮮的感覺。
當時,康軒在思考怎麼去突破政府的教科書版本,我們參考日本與歐美教科書的出版社,努力去取經,所以一開始康軒的教材,就跟原來國立編譯館版本很不一樣。
從一開始,我們整個組織在編制上,尤其在研發產品就編制了龐大的團隊。(延伸閱讀:兩週募到50萬,第一本群眾募資的國文課本教什麼?)
看準中國幼兒與高職教材商機
問:你開始做教科書出版時,中國的私人出版產業才剛發展沒多久,你到中國發展時,碰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
答:剛好在2002、03年時,大陸跟台灣都要加入WTO,出版產業也是在那時開放。
在大陸發展事業,要有本事、本錢與本人,我們就想說我做教育出版,在台灣累積了很多的經驗,所以我們就從教育出版切入市場。
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右)與黃日燦律師(左)討論經營中國市場策略,並將台灣精緻的服務精神應用在中國教育產業。
中國大陸更是對他們基礎教育階段把關得很緊,我們外資的機會不大。所以我們就鎖定幼兒園或高職這一端,因為它都是技術性的,牽涉到意識形態比較少,幼兒教材其實是生活適應為主。
至於要賣給客戶,康軒採取一個個經銷商這樣去建置,大陸太大了,要直銷是非常困難。
康軒通過經銷商,在大陸300、400個地級市建立經銷網路,這個策略叫做「一市一銷點」。
問:面對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你出版幼兒跟高職的書,在那邊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
答:那時候我有一個盲點,2005年開始做出版,一開始挺順利。我想說,康軒在大陸要定一個5年、10年目標,所以那個時候(2006、07年)就定了一個2010年要超越台北康軒。當然現在是2019年可以超越了。
問:你那個0寫錯,其實你本來是要寫9的?
答:那時候想2010年要複製一個台北康軒,當時康軒營收20億元上下,我要在中國賣哪些書,才有辦法達到20億元營業收入?
所以我們跨足參考書市場,小學、初中與高中的教科書既然在大陸不容易去,外資不容易存活,那參考書總可以吧?後來就開始做參考書,做參考書以後,第2年我們就收起來。因為太過於競爭,利潤太低。
辦雙語學校,補基礎教育不足
問:康軒的教科書出版做得不錯,你為何跳進辦學校的火坑?尤其在台灣辦學校,經常是要非營利事業的基金會?
答:我出社會後,在我哥哥公司工作5年,都在跑職業學校賣教科書,跑遍了台灣各地私立學校。
我深刻感受到,很多人對台灣基礎教育不滿意,他從小就把孩子帶到國外當小留學生,媽媽帶著孩子在國外生活,先生在台灣工作,這中間就產生許多社會問題。
所以我就想,如果辦一個能夠兼顧把中英文都學好、比較高檔的學校,應該在台灣是很有空間。
事實證明,2002年我們用這樣的觀念去辦雙語學校,果然第2年我們就滿招。(延伸閱讀:No Chinese讓小小孩嚇到尿床 邁向雙語國家,讓幼兒園教英文對嗎?)
現在新店康橋本部有4000位學生,後來新北市政府釋出一塊地,邀請私立學校來辦學,我們把它標下來,在2018年開張(林口校區),現在有2000位學生。
問:好像你在2010年遇到很大的挫折,發生什麼事情?你如何度過瓶頸?
答:一綱多本之後,社會上充斥「學生要應付考試,是不是同時要念好多本?」的聲音,也有政治人物嗅到這個社會氛圍,他就在考區裡,一綱多本去選一本。
所以,北北基地區就從一綱多本變一綱一本,但是北北基的選書區佔台灣人口28%,康軒就沒選上大台北地區五科教科書,連一科都沒選上,28%市場就沒了。
在困頓時,企業主也沒有悲觀的本錢,必須要去突圍,當時我們就想說,一定要把剩下的72%顧好。
在台灣的困頓,應該可以加大力度在大陸發展,剛好2011年中國昆山政府單位邀請我們去看看,評估到中國辦學校。
經營學校,「接地氣」最重要
問:在中國辦學校的過程順利嗎?
答:我去昆山辦學校,第一期工程預計3年,工程進度比預期更快。
到了第4年,我一個新校區要開張,大陸家長認為這個房子剛蓋好,裡面有甲醛,必須吹風半年,所以拒絕遷入新校區,產生很大的抗爭,那一年流失了200、300位學生。
這給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必須接地氣,所以我們第2個校區就讓它吹風半年。
問:現在康軒集團在中國的學校有多大規模?
答:現在有5000多位學生,第2個校區在西安,就是當地地產商把房子蓋好,租給我20年經營。
經營學校很像經營飯店,硬體建設是非常大的資本支出,每個學校都要自己花錢來蓋,其實也很不容易。第3個學校在合肥,正在蓋。
問:你這麼快速擴充,人力資源要如何跟上發展速度?
答:成立了新校區人才培育小組,全力去控制每個變數,把它管理好,我們把台灣很精緻的服務精神應用在大陸教育產業。(延伸閱讀:朝令夕改和不完美的產品才有勝算?向矽谷科技巨頭學管理4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