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級的姚秉睿本身就對近代歷史極有興趣,曾參加相關比賽的他在這方面也培養出許多歷史知識。
【廣編特輯】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的姚秉睿和11年級陳彥蓁同學日前榮獲聯合國 ISSCY論文刊登殊榮,消息傳回學校,全校師生都興奮不已。
ISSCY是由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WFUNA)為主體舉辦的全球高中生專題研究競賽。每年錄取八十篇投稿刊登於線上期刊,屬於高度競爭的活動項目。
ISSCY是由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WFUNA)為主體舉辦的全球高中生專題研究競賽。每年錄取八十篇投稿刊登於線上期刊,屬於高度競爭的活動項目。
因為參加康橋AP Capstone-Seminar課程需要在第二年產出論文,老師鼓勵姚秉睿爭取本次曝光論文的機會,同時完成課程要求。不想只單方面探討歷史,秉睿在聚焦德國與台灣的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時,加入了地理背景。「因為評估一個地方經濟效益、文化互動影響,都可以跟歷史結合起來,」也使研究更多元全面。他的論文主題< Living with the Past: Preservation Efforts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and Germany>比較了兩地的歷史發展和文化意識,分析台灣如何借鑑德國,擬定出好的解決方案。
陳彥蓁是康橋秀岡校區11年級的同學,長年關注媒體與社會的發展,與老師討論後,決定結合近日的「反紅媒遊行」與2012年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為主軸,從歷史出發,探討媒體改革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條件。
光是確定論文主題就花費了不少時間。彥蓁查詢了大筆資料、前後歷時三個月反覆修改,因為主題圍繞台灣與大陸,他認為從外國的角度看或許沒有那麼準確,因此多看中文資料,再以英文撰文。「我蠻意外自己會寫得出這樣的東西。之前有在關注時事,可是沒有看的那麼深,」彥蓁笑說,得知論文入圍的時候,爸爸很高興,不過自己還是蠻驚嚇的:「一年選八十篇,我那時候投的時候都沒想到自己會上!」
康橋國際學校鼓勵學生透過參與國際級學術平台分享自身的觀點,也支持同學們藉由相關經驗鍛鍊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並期許學生們除了能拓展自身的國際視野,更挑戰自我,將長期關注的議題發展成廣度深度兼具的高質量學習成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