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訊/康軒老董李萬吉愈戰愈勇〉挑戰自我極限 力拚百鐵紀錄

▲(圖/李萬吉提供)
  走進位於台北新店的康軒文教集團大樓,62歲的董事長李萬吉迎面而來,身材精實、精神奕奕的他,居然已經參加過92次鐵人三項競賽,他開心的說:「今年就要破百!」
  台灣近年運動風氣盛行,鐵人三項也吸引不少人挑戰,是一項十分獨特的耐力性運動項目;包含游泳、自行車及跑步三個項目的結合,在競賽過程中,參賽者依游泳、自行車、跑步之順序完賽,以參賽者完成總時間來決定勝負。
平日規律練跑 風雨無阻不間斷
  自2005年以來,李萬吉參賽已經有14年歷史。提起對三鐵的熱愛,他分享,三鐵均衡有趣,由於是3種運動結合,不像跑馬拉松很消耗下半身,游泳時自由式、蛙式有7成運動到上半身;而跑馬拉松只用兩條腿,不動的時候就停下來,「但是騎自行車,下坡不用出力,也是一樣跑得很快! 」
  李萬吉當兵時是特種部隊,出社會後就把跑步當作鍛鍊身體,假日就爬山。他說,跑步最省事,運動量又夠,一雙鞋就可以開始跑,對全身每一個部位都非常好。回憶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李萬吉密集訓練了3個月,但是參賽時剛好遇到龍王颱風,台東颳起30、40度的焚風,跑得相當辛苦。但是他愈戰愈勇,持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鐵人三項按照距離不同,分為長距離賽程226公里、半程賽程113公里、標準賽程51.5公里。李萬吉說,有的時候參加半程賽,游了1.9公里、騎了90公里的腳踏車,已經兩腿發軟,才要開始跑21公里,真的很需要毅力與耐力。長距離賽程226公里他也參加過3次,226賽程是什麼概念?相當於先橫渡日月潭(游泳3.8公里),上岸後換騎自行車北上到龍潭(180公里),接著跑回總統府(42.195公里)。
  能夠當一名鐵人,平時的訓練自然少不了。李萬吉笑稱自己年紀大了,有時候睡不著,5點半就開始跑步,每天早上跑15公里,7點鐘就結束。一週訓練4到5次,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狂風暴雨也照跑不誤。已經參加過大小賽事的他,對所有賽場都很熟悉,也不用再勘察場地。
至今226公里賽程的世界紀錄是7個多小時,每每在國際賽事中,看到職業選手的力與美,李萬吉最欣賞高手優游自在的身影。有時候路線互相交會,騎車時會經過跑步者身邊,李萬吉讚嘆:「太厲害了!職業選手的體能之好,實在難以想像,甚至比動物跑得還快!」〈延伸閱讀:進擊的職人 挑戰鐵人三項
推廣鐵人風氣 員工必修運動學分
  至於在賽事場上讓他很感動的,就是交朋友。他描述,一次去參加半程賽事,跑著跑著腿實在很痠,看到旁邊一名年輕人口袋裡塞了一瓶肌樂,靠上前去說:「大哥,肌樂可不可以借我噴一下?」兩人攀談起來,對方問他:「李萬吉有沒有來?我朋友就在你們公司上班。」他表明自己的身分後,對方回去還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讓他印象深刻。
  「參加比賽,比我更老的已經不多了。」他說,60歲組別,大場剩10幾個參賽者,小場剩2、3個人;70歲組別,有時候都沒有人參加了。能在競賽中交到朋友,難得的緣分,讓他十分珍惜。
  李萬吉也擔任鐵人三項運動協會副理事長,熱愛運動的他推己及人,相當努力推廣。隨著康軒事業版圖擴展至對岸,李萬吉相當驕傲的說,「我們公司有500位鐵人,兩岸就有3,000、4,000人,是全世界鐵人密度最高的企業。」除了組成鐵人隊報名外,也要按表操課訓練,集團也祭出各種補助與鼓勵措施。〈延伸閱讀:以身作則 用運動啟動一天的開始
  身為康軒集團大家長的李萬吉,鼓勵集團的每一位員工運動,還要修運動學分,由於攸關考績與晉級,讓主管也都積極辦活動。李萬吉說,自己用盡各種手段與方法,督促大家運動,「但是很少人反對,因為這是關係到健康的事。」甚至不少退休的人,覺得身體狀況不錯,還認為與公司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大家帶著小孩一起來運動,增進親子關係,也讓員工向心力大幅提升。
  除了公司職員及學校教職員外,李萬吉對集團旗下康橋小學學生同樣也要求鍛鍊體能。他自豪地說,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學生學習游泳,目前學校內小學5年級,99%的學生可以在1小時內游完1,000公尺。
▲2005 年李萬吉參加第一場鐵人賽時,給自己訂定的訓練計畫表。(圖/李萬吉提供)
歡喜做、甘願受 克服難關變得容易
  李萬吉笑著說,會參加鐵人三項的,都是一些吃飽太閒(台語),想要挑戰自己的人。至於訣竅是什麼呢?
  李萬吉說,沒有訣竅,只有苦練。看自己要挑戰什麼樣的距離,若是要跑42公里的比賽,至少每星期要跑42公里,這樣累積起來一個月就跑了160∼170公里,參加比賽跑起來自然輕鬆愉快。像他除了每天跑15公里外,周末也固定騎自行車,平均每一次約騎130∼150公里, 1個月累計下來就騎了近600公里。
  運動又為李萬吉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變化呢?李萬吉說,體能好,首先在工作上不會感到勞累;至於心情上,因為常常在做這些很困難的事(指運動),每週都有好多個小時在煎熬,連苦差事都願意做了,有時員工對他說工作上有困難,他就會說,難道沒有其他辦法嗎?你再想看看。「運動也讓我比較沉得住氣,畢竟鐵人三項沒人逼你參加,歡喜做,就要甘願受。」
  他平常食量大、吃東西毫無節制,但是身上都沒有什麼脂肪,體力更是遠遠勝過同年齡的朋友。他提醒大家,一定要做一些激烈運動,長時間的排汗排毒,只要認真鍛鍊,疾病也不太會上身。
  因此平常的他絕對不輕易搭電梯,他也再度呼籲大家要多運動,運動只在做與不做,有沒有恆心與毅力,「要運動只有一個理由,不運動卻有千百個理由。」〈延伸閱讀:從運動找到樂趣,一跑就26年 謝金河:向第1000場捷兔邁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掌握專題研究力 康橋生網博奪金 / 聯合新聞網

康橋11年級同學以終結流浪,莉丰有愛為主題獲金獎,倡導「認養取代購買」。 圖/康橋 提供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十一年級張以真等九位同學以主題「終結流浪‧莉丰有愛」,參與2015年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榮獲高中組社團族群類「銅獎」。並參與「第二十屆世界學校網界博覽會」,經美國網路教育基金會公告參賽名次,獲得第二類地方社團族群類「金獎」殊榮。以及六年級施博瀚等八位同學以「肉味飄香,堅持三味新東陽」榮獲2015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地方企業組織類別「金獎」。     「終結流浪‧莉丰有愛」由蕭士軒老師以及彭穎聰老師聯手指導,十一年級張以真、呂玟萱、謝杰霖、林文韻、林欣穎、蘇毓唐、黃子紘、蔣騏、陳冠廷同學共同完成。蕭士軒表示,本次主題探討臺灣流浪犬安置與送養,及流浪動物TNVR施行,也是繼2014年本校代表隊針對流浪貓救援「侯硐貓咪獨立志工社」研究後,持續關懷流浪動物的研究主題。學生犧牲假日,兼顧課業與本次研究,完成資料蒐集、整理、歸納、採訪、設計網站等精密的研究工作,並發揮團隊合作的高效能。       學生張以真說,感謝專門救助流浪犬隻的「莉丰民會館」,創辦人對救治流浪動物不遺餘力,鼓勵「認養取代購買」,希望透過我們的專題研究,讓更多人尊重並愛護生命。      「肉味飄香,堅持三味新東陽」由吳宣鋒、葉芳杏、林子婷、黃麟翔老師指導;六年級陳冠諭、徐嘉辰、施博瀚、李亮勳、陳泓宇、潘勇俊、黃冠維、吳冠霖同學共同完成。指導老師吳宣鋒說,同學間小組討論並規畫網站架構、完成中英文內容,在不斷檢討與修改的過程中激發潛能、發揮個人特質。最令人感動的是,在長達近10個月的研究裡,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想要放棄,如新東陽對食品與企業經營的所堅持的理念。       六年級同學們分享,研究與準備過程很辛苦,但是非常有趣,而且學到很多東西,最大的收穫是如何將學習內容轉換成有系統、有條理而且清楚的文字,以及各種食物、食品的翻譯說法。體會企業之所以成功,必須從細節著手,用良心經營才能永續長久。 專題網址: 《終結流浪‧莉丰有愛》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

康橋生登嘉明湖 吶喊蛻變宣言

新北市康橋雙語學校二十七日起一連七天,由八年級師生、專業嚮導及醫護團隊共 382 人,分四梯次出發,攀登有「天使眼淚」之稱的嘉明湖,並在湖畔高喊親筆寫下的「蛻變」宣言,將康橋登山體驗課程,推上更高境界。 這批學生多數在六年級時已經爬過雪山,這次挑戰路程更遠、難度更高的嘉明湖,對孩子們而言是更艱鉅的任務。因此學校從今年五月起陸續進行六次山訓,磨練體力與技巧,讓學生能夠順利登上海拔 3603 公尺的「向陽山」、 3496 公尺的「三叉山」兩座百岳,以及臺灣第二高山湖泊「嘉明湖」,讓學生了解「只要有心,沒有過不去的關卡。」特別的是,為了讓學生體認自己在登山過程中的蛻變,出發前,每位學生都要寫下登頂宣言,自製蛻變宣言布條,在天使的眼淚與師長同學的見證下,大聲宣讀誓言,下山後還要透過三個實際行動以達成目標。 參加本次登山活動的八年級劉左傳同學說:自己常半途而廢,因此寫下「我要成為努力不懈的人」,勉勵自己在登頂的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一路上雖然天氣冷,長途跋涉又耗費極大的體力,但只要想到能在山頂喊出宣言,就能咬著牙繼續走,嘉明湖都爬上來了,還有什麼改變做不到? 劉左傳的媽媽說,孩子參與學校的多元活動,變得更有自信,體力也變好了,而在登山訓練的過程中,對於團體凝聚力、責任感的養成都有正面效果,感謝學校安排這種體驗式教學,也期許孩子達成訂立的改變目標,勇敢做自己。副校長李慶耀表示,學校每年辦理菁英活動,希望孩子們能鍛鍊堅強的體魄,並建立無畏的勇氣,爬山雖然辛苦,但只要一步步慢慢往前走,一定能走到山頂,這些難得經驗與美好回憶,相信能成為孩子們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

聯合新聞網/用音樂分享愛 康橋高中生辦公益音樂會

康橋國際學校8位高中生舉辦公益音樂會,為弱勢族群盡一份心力 圖/康橋 提供 一群高中生若想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事,究竟可以做些甚麼,又能怎麼做呢?新北市新店區康橋國際學校8位選修IB課程的高二生,潘語婕、林奕汝、簡妏靜、陳柔茵、李緹、楊立晨、蕭凱文、徐子濬,25日攜手舉辦「蒲公英的願望公益音樂會」,期望能為偏鄉的身心障礙孩童及弱勢家庭學子盡一份心力。 潘語婕同學分享,康橋的同學都是屬於擁有豐富資源的一群人,我們時常將生活中富足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但在社會的角落裡,有許多弱勢族群正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認為身為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本次音樂會吸引非常多人共襄盛舉,共募集17萬元,音樂會也深獲好評 圖/康橋 提供 而一場IB CAS老師所安排的演講,讓這個善心起念有了開始,同學們認識了新希望基金會的李秀玲女士,解決場地的問題後,開啟了一連串的籌備工作。指導老師Mike lee說,這次的活動從規劃設計、捐款方式、捐款對象、表演者的邀約到場地佈置、活動宣傳及活動當天的流程規劃,每一個步驟都是同學們自己一手包辦,活動能這麼成功,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也讓人無法小覷高中生的能力。 這場音樂會共募集到17萬元,同學們扣除了所有成本後,將全數捐贈給「新希望基金會」及「黎明教養院」,而這次可以這麼成功地完成這個活動,同學們都非常開心,紛紛感謝所有參與活動、給予支持的人。楊立晨同學說,本來在前一天看到天氣不太好,有點擔心,大家趕快傳簡訊、發消息給所有購買票劵的觀眾,希望不要忘記前往,很高興今天大家都前來觀賞。 在這場音樂會上,觀眾們不僅聆聽了一場很棒的音樂饗宴,也看到了不一樣的高中生樣貌。                                                            原始文章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6886/236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