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8課綱上路前,即有系統地在國小階段規劃資訊教育,康橋國際學校勾勒孩子的學習地圖,從基礎資訊教育到創客課程雙管齊下,陪伴孩子以科技為載具,展開自主學習與跨域探索的學習道路。
一○八課綱上路,強調跨域整合、以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但該如何將科技充分融入課堂、成為輔助學習的最佳工具,成為教育第一線老師們最大的挑戰。
為了以主動學習為起點,開展多元創新的e化教學,教導孩子靈活運用資訊科技,培養蒐集、分析、綜合、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康橋國際學校很早就開始積極擘畫資訊教育藍圖。
跨域整合共備,為孩子量身規劃資訊教育
從民國92年開始採用電子書包、96年導入電子白板、100年時升級電子書包2.0,康橋小學部教務處呂建儒組長細數學校一路走來在資訊教育上的投入。他說:「到了104年,我們看見國際趨勢,便積極盤點設備、規劃課程,為科技全面性導入學習輔助工作預作準備。」
為了深化康橋的資訊教學、打造適齡適性的資訊課,校內的資訊老師們展開了一連串的合作與共備,針對各學年孩子的能力,以素養為導向進行跨域整合,發展出各種結合生活與學習需要的資訊課程。
呂建儒組長表示,「國小階段的孩子,身體與心理的發展尚未成熟,資訊課最重要的目的除了輔助語文、數學等一般課堂的數位學習外,最重要的是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觀察與思考能力與正確的科技使用習慣,從而鼓勵孩子自主學習。」為此,資訊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能力,規劃了涵蓋基礎資訊教育與創客教育兩大系統,以S型的學習能力養成策略,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每週一堂課,全面培養康橋孩子的資訊素養。
打造分齡學習,循序漸進培養資訊素養
為了讓孩子以科技為載體,探索知識、開展學習,基礎資訊教育課程從低年級開始,著重的是科技探索的樂趣,低年級的資訊老師陳倩瑜表示,「這個階段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原理。」運用簡單的軟體帶孩子創作,學習簡單排版,以及建立檔案管理與網路安全的認知,並透過程式遊戲的結合,涵養孩子的運算思維,為下階段的學習預作準備。
洪佳儀老師:想深化孩子的資訊素養,不妨結合生活經驗,鼓勵他們溝通、討論、合作,孩子的作品會超乎你的想像。
孩子升上中年級後,科技載具更是呈現他們學習歷程的最佳工具,中年級的資訊老師洪佳儀舉例,學生可運用心智圖的概念,從生活中的觀察、分析到產生連結,進而創作,「比方說這學期我們四年級的學生為了接待華東區的學伴,開始著手規劃校園導覽,把文字與照片用google 簡報製作排版完成後、上傳雲端,成為一篇篇精彩的介紹。」她難掩驕傲地一一點開孩子的作品。
為了強化高年級的邏輯概念,高年級的資訊老師黃心儀一開始是帶著孩子玩射擊遊戲,以活潑趣味的互動探究背後的程式原理。「高年級孩子著重的是跨域探索。」黃心儀說明,例如課程結合英語專題課程和3D列印,請孩子呈現設計概念、運用軟體設計,「製造」一款未來的產品,然後嘗試用英語向全班簡報說明。
黃心儀老師:多元且跨域的學習和創客課程,最能幫孩子找到學習成就感,創造豐富的學習體驗。
融合創客精神,讓創意實現
在基礎資訊教育之外,康橋還全面實施創客課程,運用機器蟲組件帶孩子動手實作,整合知識。呂建儒組長說:「從一開始讓孩子練習組裝,而後慢慢建立程式邏輯,培養運算思維的能力。」創客課程與基礎資訊課程每隔一學期一次,S型交錯展開。
整個創客課程的規劃也有一致性,三年級的創客主題在於車子的驅動與循跡,到了四年級延伸到蟲的趨光性原理以及機構的認識、組裝,五年級的空氣鋼琴展開超音波的學習與應用,直到六年級正式進入機器人主題,開始挑戰平衡,呈現仿生運動的概念。孩子可藉由主題討論分享想法、在觀摩學習、省思修正的過程中,動手完成創意作品。
「隨著科技推陳出新,變動將不斷發生,唯有培養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態度,孩子才有能力能持續面對未來的學習挑戰。」呂建儒組長有感而發,康橋國際學校也將持續秉持落實資訊教育的初衷,以科技為載具,培養孩子擁抱迎向未來的能力。
資訊教育怎麼做,聽聽老師怎麼說?
陳倩瑜老師:針對剛開始接觸資訊教育的孩子,課堂上的指導與步驟必須很明確,適合的工具很重要,有時運用紙筆練習也可以。
洪佳儀老師:想深化孩子的資訊素養,不妨結合生活經驗,鼓勵他們溝通、討論、合作,孩子的作品會超乎你的想像。
黃心儀老師:多元且跨域的學習和創客課程,最能幫孩子找到學習成就感,創造豐富的學習體驗。
洪佳儀老師:想深化孩子的資訊素養,不妨結合生活經驗,鼓勵他們溝通、討論、合作,孩子的作品會超乎你的想像。
黃心儀老師:多元且跨域的學習和創客課程,最能幫孩子找到學習成就感,創造豐富的學習體驗。
留言
張貼留言